<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中国365bet现金网_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_365bet足球正网平台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365bet现金网_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_365bet足球正网平台网>365bet现金网> 第二期低碳生态培训学员心得> 正文

        王金岩:“低碳生态”之于我们的重要意义

        2015-04-27 16:52 来源:中国365bet现金网_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_365bet足球正网平台网

        王金岩 山东大学建筑学系

        2015年4月18日至4月23日,中国365bet现金网_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_365bet足球正网平台学会在美丽的南京举办了“第二期中国低碳生态365bet现金网_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_365bet足球正网平台建设高级培训班”,培训班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办。本人作为学员之一,代表山东大学(中国365bet现金网_365体育亚洲官方登录_365bet足球正网平台学会低碳生态城市大学联盟成员之一)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的丰富程度,学员与专家探讨的热烈程度,大家围绕“低碳生态”与城乡规划的关系观点的丰富程度,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面表达我的学习体会之前,我代表山东大学向学会和东大表示感谢,感谢给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和参加讨论的机会,我会把我学习的感受和本次培训会议的精神向我的同事们及时传达!同时特别要感谢学会石楠秘书长、曲长虹副秘书长、张国彪老师,及各位授课老师,感谢张泉厅长、段进教授、叶祖达教授三位点评专家的辛苦付出,更要感谢东大王承慧老师、易鑫老师、薛松老师为培训所做的精心细致的策划和组织努力!

        围绕着低碳生态城乡规划建设问题,有几个问题,我认为要特别关注:

        第一,“低碳生态”之于时代,既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也是西方发展理念的时空性总爆发。西方现代理念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期,人的权力从神的禁锢中解脱出来,并通过宗教改革和资本主义对“奢侈”和欲望的合法化而成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最大特点就是人是世界的主体,自然环境是客体,最终演变为“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价值观。在当下全世界的突出表达,就是日益不可控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资源环境生态问题。对“世界末日”的警醒,实际上需要的是对现代文明的重新反思。所以,我们反思“低碳生态”要追本溯源,洞察其历史性和阶段性。有些发展阶段性的问题,我们是跨不过去的,但是更重要的在于不要人为的制造各种价值陷阱,并避免西方的错路。

        第二,“低碳生态”之于规划,既需要技术的全面探讨,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建构于完善的治理平台之上。对于规划来讲,我们国家的规划人才基本都属于“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对低碳生态与城乡规划问题的探讨集中于低碳生态技术这无可厚非,但是技术本身是没有取向的,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种技术到底是为了什么?一方面对于规划技术来讲,我们的指标体系的确越少越好,并且要利于大家的认知。技术性共识是需要的,一个地方一套指标,容易造成技术错乱。另一方面规划作为重要的政策或公共政策手段,需要概念的共识,如果纠缠于混乱的低碳生态理念,那么对城乡空间的反馈也必然是错乱的。对于低碳生态,各个部门都在讲,都很“激动”,都是慷慨激扬。所以我们对于低碳生态之于规划的理解,要有一个基本的价值和概念共识,并建立一个能够跨部门、跨行业、跨阶层的治理和沟通平台,这一点很重要。否则,低碳生态的规划是否又是一层新皮?就像我们和地方上的接触,2006年编总规、2008年编城镇体系、2010年编城乡统筹、2013年编新型城镇化规划……好多内容都差不多,地方上说:“你们少要点设计费,我们就是完成个程序,编这么多规划,一来没人看,二来还不是领导想法一变都得变”。所以,规划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个根本,否则规划会越来越多,新词儿会越来越多,但共识会越来越少。如果低碳生态城乡规划又造出来一个过眼烟云一样的新词儿,我们宁可不编它。

        第三,“低碳生态”之于发展,既需要我们廓清本质,更需要我们反思发展到底是为了什么。低碳生态本身是非常好的,意味着人类对于发展的一种全新思考。但是具体到实践,具体到地方,还是容易走形。长期以来,发展主义价值观影响太深了,再加上我们对发展本身的理解偏差以及我们的考核机制。用低碳生态之名,行套取经费、圈地占地、评优获奖之实的情况屡见不鲜。我有感于规划界前辈讲过的一个名词叫“规划经济”。地方上在利用规划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规划师利用规划养活了自己和全家,今年开夏利,明年可以换宝马,在利益面前谁人能够视而不见?我们都是凡人。低碳生态规划的设计费怎么收?是不是我们可以免费来研究,免费来编制,这才叫低碳生态?所以,低碳生态本身需要的是一种社会的系统反思,我把它称作“社会低碳”或“心灵低碳”。

        第四,“低碳生态”之于教育,既需要向学生灌输技术体系,更需要分阶段的培育并引导价值反馈能力。作为来自高校的规划和建筑教育工作者,我深切的感受到,我们必须利用高等学校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优势。围绕着低碳生态问题,在低年级将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和审美价值能力,在中年级将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以及在高年级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贯穿起来。让他们明确低碳生态的价值观的来龙去脉何在。同时,对于建筑城规专业的同学来说,空间本身是个立足点,我们必须交给他们围绕空间来实现低碳生态的基本操作方法,并引导他们围绕着基本操作方法来反思低碳生态价值本身。这是我们的专业培育与一般的哲学社会科学培育以及一般的设计艺术类培育的最大不同。我们的空间视野很明确,就是我们的人居环境,而不是银河系或者火星,也不是梦里水乡。进行从价值到技术的系统培育或者哪怕是在不增加任何学生负担基础上的一张纸的说明,都是为他们将来的专业困惑解了“铃”。

        第五,“低碳生态”之于本土,既需要我们去伪存真,更需要我们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和更加认真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低碳生态问题有个桌子上面和桌子下面的问题,桌子上面的好说,就是常规的技术做法和指标体系,但是桌子下面的不好说、说不好,很多人干脆不说好。我们常讲,中国本土的人居模式是低碳生态的,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开发主体或者规划师以及规划理论工作者都对以“风水堪舆”为核心的传统规划范式充满兴趣。规划理论界也有个基本共识,那就是推动中国本土规划理论的创新需要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探寻古代优良传统、结合地域实践经验”基础上来去做,中国本土的地域理论还是要得的,这是一条辩证的途径。诸如周易、“风水”问题往往和一些口碑不佳的“大师”相挂钩。不过“桌子下面”的热度不减是一点都不夸张的事实。所以,我认为研究我们本土的低碳生态规划技术和治理模式,需要我们去伪存真,需要我们从哲学、历史和实践的角度来去推动,不能一概全盘否定,也不能一概全面推崇。从中国传统的人居范式来看,低碳生态本身是内化于人们的聚居和文化生活的,本来就是天人合一的,根本没有个合不合的问题。所以,对于本土低碳生态规划理论的探讨要坚持哲学、历史、技术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核心理念,清除迷信思想,你说它不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迷信。我多说一句,山东大学在文史哲方面是有优势的,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生态艺术美学等领域,在挖掘本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山大在推动本土低碳生态城乡规划方面完全可以做出这种特色。所以,我们也真诚的期待学会在未来能在文化传统深厚的山东或山东大学搞一次交流活动,就以大家争论许多、兴趣许多、神秘许多的“本土”低碳生态人居规划理论和价值技术方法为主题,我们来揭一下本土规划的神秘面纱。当然,期待给我们酝酿的时间。

        总之,近一周的学习,满满当当,带给我们的思考也是沉沉甸甸。我们彼此没有任何的隔阂,有的只是真诚的交流。正像石楠秘书长所说,培训和微信促成了我们的自由结社。

        我想,低碳生态本身只是一个词汇,但是它引发的是我们对规划,对技术,对价值观,甚至是对我们国家,对我们民族发展的全面思索……正是从这个层面上,学会的工作、承办方的工作以及我们受训者的参与都显得意义非凡。